close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的〈野玫瑰〉(Heidenroslein)


 



若不是朋友提醒,我對電影《海角七號》(CAPE NO.7)貫穿最頭到最尾舒伯特〈野玫瑰〉的思考會僅止於:接受日本教育的八十多歲老郵差茂伯,在工作時能隨口唱的不是「歌仔」也非「西皮」,而是西洋名曲,正是因為小學時候接受的是西式教育而非私塾教育。而這西式的教育,是日本殖民政府所給台灣的現代化成果的一部份。日本殖民政府的現代化管理,而非蔣介石的中國式教育,才是引領台灣進入世界主流文明的最重要契機。


然而,〈野玫瑰〉是日耳曼大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的作品之一。歌曲,持了舒伯特之外,還有莫扎特的曲子,這些,都是國小與國中所學到的。



 


 


 


我對於歌德,原本是陌生的,現在也仍然陌生的,但在約十年前一次李登輝與彭明敏的同台對談,他們提及青年時代在台北高等學校(高中以上的台北帝國大學預科),成天都是在看諸如歌德等文學與哲學作品,席中還特別提及《浮士德》這本書。因此趕緊參閱了《浮士德》與《少年維特的煩惱》等。


相對於戰後,蔣介石政權的佔領與統治,束縛了言論與思想自由,讓學生只能在分數與背誦(特別是文言文)中打轉,以致於調教出來的學生,是那種重「技巧」甚於「靈魂」的行屍走肉。2000年後至今的兩任總統、一位先生,都是這等模樣。因此,對於戰前台灣知識份子倍感尊敬。


毫無例外的,大文豪與哲學家對於世界與人生總帶有些許的悲愴,多的是身不由己。於是,藉由這些偉大的心靈,人類凝結出一種抗議與奮鬥的精神。


日耳曼人名字中出現一個von,那是貴族的標記,歌德父親是帝國議會的議員,這個帝國,指的是神聖羅馬帝國the Holy Roman Empire);歌德,是其中法蘭克福自由市(Free City)出身。自由市,是一種從羅馬帝國以來的傳統,城市可以向帝國繳交一些費用之後,獲取某些自治的特權。我們曾討過的「漢撒同盟」(Hanseatic League)裡面多的是這種自由市。處在這種既有限定的政治與商業自由,又附屬於龐大基督教帝國的衝突中,歌德的文學性的憂鬱啟非偶然?


〈野玫瑰〉描述男童與紅玫瑰的對應關係。歌詞分為三段:第一段是男童「看見」紅玫瑰;第二段是男童「想要」紅玫瑰。然而,第三段才出現較為無奈的結果,男童「採摘」紅玫瑰,而野玫瑰也只能無奈的任由男童採摘。


然而,歌德的〈野玫瑰〉也非孤例。


公元前473月,凱撒在小亞細亞擊敗對手,捷報傳回羅馬,綴成《高盧戰紀》中的名言:「我來、我見、我征服」(VENI VIDI VICI, I came, I saw, I conquered),和〈野玫瑰〉中男童的「看見、想要、採摘」幾乎如出一轍。


這並不奇怪,神聖羅馬帝國雖是「日耳曼民族神聖羅馬帝國」,其本意卻是「第二帝國」,意即羅馬帝國的繼承者。


但是,人類的文明並不是重蹈覆轍式打轉不停的


凱撒的我來、我見、我征服僅止於描述勝利者單方;歌德的〈野玫瑰〉卻包容到目標物。不過,目標物雖然被描述,其奮力抵抗仍然不敵男童。說到底,〈野玫瑰〉仍然以勝利者「男童」的身影作為詩的主詞。


記憶中,《海角七號》並未將第三段的歌詞打出,但必須現出第三段的歌詞後,才能完備了從明治初期到戰後(甚至於很久的一段時間)台灣人對日本無奈的關係和奇異的遭遇。


以下收集網友Baobab、周學普與蕭而化的翻譯,各有千秋。網友Baobab是台語版,直接譯自德文,周學普是我們朗朗上口的歌詞,蕭而化稍嫌八股卻另有哀愁味。〈野玫瑰〉類似〈雨夜花〉,但〈雨夜花〉裡面沒有提到「刺」,顯然更無助。


有意思的是,不是《海角七號》就不會去檢視〈野玫瑰〉,也就只把〈野玫瑰〉當成而一首歌,而失去體會它較為深層的一面。


這也是奇異的遭遇!


 








小玫瑰 (台語版、Baobab譯自德文)


查甫囝仔看見一蕊小玫瑰 開佇荒野个小玫瑰
當在開,生得水
伊感緊走近斟酌看 滿心歡喜在眼前
小玫瑰,小玫瑰,紅紅个小玫瑰
開佇荒野个小玫瑰。


查甫囝仔講:【我來摱妳,開佇荒野个小玫瑰。】
小玫瑰講:【我就把妳戳,乎你永遠把我記条条,到時邁怪我心甘狠。】
小玫瑰,小玫瑰,紅紅个小玫瑰
開佇荒野个小玫瑰


猴死囝仔出手就把折 開佇荒野个小玫瑰
小玫瑰不從就把戳
啼哭喊疼沒路用 沒奈只好出在伊
小玫瑰,小玫瑰,紅紅个小玫瑰
開佇荒野个小玫瑰。



 


野玫瑰(歌詞版、周學普譯

男孩看見野玫瑰 荒地上的野玫瑰
清早盛開真鮮美 急忙跑去近前看
愈看愈覺歡喜  玫瑰、玫瑰、紅玫瑰
荒地上的玫瑰


男孩說我要採你 荒地上的野玫瑰
玫瑰說我要刺你 使你常會想起
不敢輕舉妄為  玫瑰、玫瑰、紅玫瑰
荒地上的玫瑰


男孩終於來折它 荒地上的野玫瑰
玫瑰刺他也不管 玫瑰叫著也不理
只好由他折取  玫瑰、玫瑰、紅玫瑰
荒地上的玫瑰


 


野玫瑰(文言版、蕭而化


荒郊野生紅玫瑰,和露開得花滿枝,
艷麗原非為人賞,驕態卻被頑童窺
自古美物為人愛,遭多橫奪苦推折,
玫瑰其耐頑童何 


頑童但求孤意遂,指尖刺破心無悔,
從此容顏落萬劫,露熵盡作落淚垂,
自古美物為人愛,遭多橫奪苦推折,
玫瑰其耐頑童何 


從未折花但稱心,不解憐花芳心碎,
可歎悲運清晨臨,荒郊野生紅玫瑰,
自古美物為人愛,遭多橫奪苦推折,
玫瑰其耐頑童何


http://big5.soundofhope.org/programs/177/31674-1.asp


 


野ばら


童(わらべ)はみたり 野(の)なかの薔薇(ばら)
清(きよ)らに咲(さ)ける その色(いろ)愛(め)でつ
飽かず(あかず)ながむ


紅(くれない)におう 野(の)なかの薔薇(ばら) 
手折(たお)りて往(ゆ)かん 野(の)なかの薔薇(ばら)
手折(たお)らば手折(たお)れ 思出(おもいで)ぐさに
君(きみ)を刺(さ)さん


紅(くれない)におう 野(の)なかの薔薇(ばら) 
童(わらべ)は折(お)りぬ 野(の)なかの薔薇(ばら)
折られてあわれ 清(きよ)らの色香(いろか)
永久(とわ)にあせぬ
紅(くれない)におう 野(の)なかの薔薇(ばら)


http://blog.xuite.net/shichwan/poem/19426463


 


Heather Rose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A boy saw a rose,
A rose on the heather,
So young and beautiful as the morning,
He ran quickly to see it more closely
And looked at it with great pleasure.
Rose, rose, red rose,
Rose on the heather.


The boy said "I'm going to pick you,
Rose on the heather."
The rose said: "
I'll prick you
,
So that you'll always remember me,
And
I will not let you
."
Rose, rose, red rose,
Rose on the heather.


And the wild boy picked
The rose on the heather;
The rose
fought back
and pricked him,
Her complaints did her no good,
She had to let it happen.


 


Heidenröslein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Sah ein Knab' ein Röslein stehn,
Röslein auf der Heiden,
War so jung und morgenschön,
Lief er schnell es nah zu sehn,
Sah's mit vielen Freuden.
Röslein, Röslein, Röslein rot,
Röslein auf der Heiden.


Knabe sprach: "Ich breche dich,
Röslein auf der Heiden."
Röslein sprach: "Ich steche dich,
Daß du ewig denkst an
mich
,
Und ich will's nicht
leiden
."
Röslein, Röslein, Röslein rot,
Röslein auf der Heiden.


Und der wilde Knabe brach
's Röslein auf der Heiden;
Röslein wehrte sich und stach,
Half ihm doch kein Weh und Ach,
Mußt' es eben
leiden
.
Röslein, Röslein, Röslein rot,
Röslein auf der Heiden.


http://www.fln.vcu.edu/goethe/heiden_sync.html


 





海角七號 - 野玫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mily 的頭像
    Emily

    鮮路王美麗(Emily)人多必有白痴之不放棄治療會診室

    Em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